防雷产品3
 
防雷产品介绍3
51、OBO MC-125-B-NPE
52、OBO V25-B
53、OBO MC 50-B
54、OBO V20-C
55、OBO RJ45S-E100-4
56、OBO RJ45S-ISDN-4
57、OBO RJ45S-ATM-8-F
58、OBO KoaxB-E2-MF
59、OBO FRD-FLD
60、OBO TKS-B
61、FURSE 415
62、ESP NET-100
63、ZGD系列低电阻接地模块
64、长效复合接地降阻剂
65、稀土防雷降阻剂贵州方正
66、“satelit+”(卫星)牌提前放电避雷针
67、法国INDELEC Prevectron 避雷针
68、法国HELITA(依丽达)避雷针
69、ZGU系列避雷针
70、AT铜尖避雷针
 
  防雷产品3 > 70、AT铜尖避雷针
70、AT铜尖避雷针

AT铜尖避雷针

1、产口特点:
☆具有传统避雷针的吸引雷电和疏导入地的特长,又能使入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
☆造型美观。
☆安装维护方便,牢固可靠。
2、型号
单针(A型)和多针(B型)
3、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用避雷针防范直击雷的避雷方式出现得最早,在使用中积累了大量统计资料,有较丰富的使用经验,又有多年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收集了大量资料,这对正确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调查统计资料会受地理条件、时间等的限制;模拟试验统计资料也受到设备、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条件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完全相同。目前世界各国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机公式在形式上各有不同,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折线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折线圆锥体。
②曲线法,即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曲线锥体。
③日本建筑物防雷规程规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以避雷针的针尖为顶点作一俯角的角度来确定,如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用45°角,对一般建筑物采用60°角。由于用角度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实质上保护范围为一直线圆锥体,我们把它叫做直线法。自1983年起,我国正式制定了自己的防雷规范GB157-83。规范中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是在各国长期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广西大学提出的“改进折线法”。以上各种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避雷针越高,保护范围越宽。但是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一理论与实际不完全符合,如高层建筑物,即使其顶层装上了理论上足够覆盖范围的避雷针,但在顶层楼以下的楼层也经常会遇到侧击雷的袭击;例如莫斯科537m高的电视塔,位于北纬55°45′,东经37°40′,在四个半雷暴季节中,遭到143次雷击,即每年32次。在一次雷暴中,最多遭12次雷击。除了塔本身吸引闪电外,似乎1KM范围内的对地闪击比1-3K距离外的对地闪击要多,这表明塔体具有“负保护效果”。由此可见,以往各种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都存在缺陷,经过防雷科学工作者们的努力,创造了“滚球法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法”。“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已被世界上一些国家作为国家防雷规范采用,我国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也采纳“滚球队法”作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的方法。所谓“滚球法”是指以某一定半径的球体,在装有接闪器的建筑物上滚过,滚球被建筑物上所装的接闪器撑起,这时球体的弧与建筑物之间的范围,便是该接闪器避雷范围。装有同样接闪器的同一座建筑物,使用不同半径的滚球,保护范围也不同。按我国规范规定,根据建筑物被雷击后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把建筑物分为三大类型,分别选择从30~60m不同半径的滚球予以计算。关于单支避雷针、双支等高避针和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具体计算方法,请参阅我国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的附录4。